中国水墨名家作品,竟是来自西方的收藏

责任编辑: yueyuanyuan.com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中国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在中国展览中并不罕见,但眼前这个中国书画大师云集的展览,却是一个引进展,展品全部来自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馆藏,这批海外收藏的中国书画大师真迹也是首次在中国内地展出,这就是东一美术馆正在展出的“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

有趣的是,这个中国现当代书画展的策展人是两位熟稔中国现当代艺术和中国文化的“老外”——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Éric Lefebvre)和赛努奇博物馆中国与韩国馆藏首席研究员贝莱克(Mael Bellec),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画艺术有怎样的意象与联想呢?从他们的视角策划的中国现代书画展会有什么不同的新意呢?我采访了易凯先生。

在介绍展览之前,必须先介绍一下塞努奇博物馆这批中国书画作品的来源。

塞努奇博物馆是法国在亚洲艺术品收藏领域的第二大博物馆,收藏规模仅次于吉美博物馆。1898年,法籍意大利裔商人、银行家亨利•赛努奇(Henri Cernuschi)基于自己在亚洲所购艺术品收藏,创建了赛努奇博物馆。馆内现藏有15000件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地的文物或艺术藏品,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21世纪,包括青铜器、陶瓷、绘画、雕塑等等。

(“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览现场,图片中左二为郭有守,右一为潘玉良)

“二战”结束后,塞努奇博物馆在1946年举办了一个中国绘画的大型展览,展出了包括齐白石、张大千以及留法艺术家林风眠、徐悲鸿等人的作品。而时任国民政府文化官员的郭有守为这个展览做了很多努力。郭有守18岁考入北京大学,之后前往法国巴黎深造,获得法国索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留法期间,他结识了中国艺术家徐悲鸿和常玉等人。回国后,他曾出任四川省教育厅长。而他的艺术收藏正始于对战时在四川避难的艺术家的支持。

1953年,郭有守向塞努奇博物馆捐赠了76件绘画作品,包括张大千、齐白石、陈之佛、傅抱石、林凤眠等许多大师之作,大多是捐赠前近十年内创作的,代表了中国书画当时的最新艺术风尚。本次展览中有多件作品来自郭有守的这批捐赠。此后,塞努奇博物馆一直在研究中国现当代艺术,并逐步扩大收藏体系。

中国观众对这些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已经相当熟悉了,此外,作为西方策展人,如何才能将展览策划出新意呢?

塞努奇博物馆馆长兼本次展览策展人易凯说:“在法国,一些来自法国以外的博物馆举办的法国印象派艺术家特展往往能获得巨大成功,这说明当观众很欣赏艺术家作品时,他们很希望看到艺术家的新作品,包括以前没见过的,他们知道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而法国观众能够发掘出莫奈或者德加的新风貌。他们同样想知道,美国或者俄罗斯藏家是怎么构建这些收藏的,又是怎么发展对这些藏品的兴趣的。我们同样希望中国观众能够在这个展览中发现他们熟悉的艺术家的新的面貌。”

(《兰亭雅集图》傅抱石,纸本水墨设色,1945年,“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品)

事实上,这个展览不仅呈现出群星闪耀的艺术场面,更是把观众带到那个文化交流频繁,东西方文化撞击的年代。虽然战乱频仍,生活动荡,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却从未被生活磨灭。

易凯说:“参展艺术家中,很多艺术家在法国生活过,比如徐悲鸿、林凤眠、潘玉良、常玉、庞薰琹、朱德群、丁雄泉等,而张大千、陈之佛、傅抱石在日本学习过,艺术家这种跨文化经历和由此产生的创作作品,是我们想介绍给受众的。此外,也有像齐白石这样完全在中国国内学习创作的艺术家,因此涵盖了一种多样性可以对比参照。”

(《春江晓泛图》谢稚柳,纸本水墨设色 1948年,“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有一组笔法精绝的《春江晓泛图》,是谢稚柳1948年的作品,这位艺术大家正是东一美术馆执行馆长谢定伟的父亲。易凯说:“几年前在巴黎,我邀请谢定伟先生来塞努奇博物馆看他父亲的作品。去年,谢定伟提议将这批藏品在上海展出,并以此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这是展出这批藏品的绝佳时机,我们立刻就接受了。”

易凯提到,在法国策展中国书画作品展时,考虑到法国受众即使对中国最著名的书画艺术家也没有那么熟悉,他们在策展时会详尽提供艺术家创作的历史背景、艺术家小传以及中国书画创作方法和技巧的信息。在与东一美术馆的同事讨论时,后者坚持这次的展也要同样对中国观众详细介绍这些信息,毕竟,中国不同代际的受众对于这些艺术家的了解程度也并不相同。因此这个展对于中国书画艺术有相当大程度的教育普及意义,展签介绍极其详尽,对于中国书画的发展、中西融合的过程以及创作方式和技巧都有详细介绍。

展览共分九个章节,在最后两个章节“两个世界之间:与抽象对话”和“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水墨实践”中,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在和世界的交融过程中、在时代的嬗变中,正在不断变化,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面貌。

(“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览现场)

丁雄泉、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家用全球视野创作水墨作品,拓展了水墨绘画的边界。此外,塞努奇博物馆也一直在持续研究并收藏中国当代水墨作品,比如杨诘苍、魏立刚、李津和前卫艺术家王天德等艺术家的作品,把不同的材质和当代艺术的作品方法带入水墨画,为这种艺术手段带来的新的探索方向。

看完这个展,会有种站在中西方交汇处,看水墨艺术百年发展的历史纵深感,并且同时可以看到西方艺术在同一时段中的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从而对水墨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又多了一个层次,这应该也是策展人最期待观众得到的收获。

文章编辑: yueyuanyuan.com

为少数席位而战:三位中国网球运动员的成长之路

艾米:李娜、张之臻和商俊程是代表“80”、“90”和“00”的三代运动员,从他们在职业赛道的打拼轨迹,可以一睹网球人生的压力和起伏。

在35岁之后的人生渐入佳境

张乐愚:在为《35岁之后的人生》这个栏目所展开的寻访中,看似是我在听不同的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其实这个过程也像是个自我唤醒的仪式。

时光的旋转门

范庭略:在潮热的黄梅天,我们一起回忆着那段热闹多彩的岁月,时光好像旋转门,改变了很多人和事,最终又将其沉淀为记忆。

在上海,寻找和体育有关的城市时光

郑静:从江湾体育场输球的贝利,到弄堂里的乒乓比赛,千丝万缕的记忆总会彼此串联,沉淀生成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密码。

从书店的窗子看见城市的风景

范庭略:商业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标准,它带给人们更多的选择,人们也会通过这些选择来判断自己正停留在文明的哪一个阶段。

和一位曾经的建筑师聊聊占星与运势

张乐愚:怀渺说她认命,但最大的认命是要先认识自己。人的优点和缺点会随着时移势易而变化,但自我认知的盲点却总会让人栽跟头。

爱丁堡图书节总监:曾有人说书的死期到了,但这并没有发生

崔莹:和中国文化渊源颇深的苏格兰人Jenny Niven相信,人们总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故事,了解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人生状态。

赛博朋克:不曾褪色的魅力与焦虑

宋佩芬:一场以赛博朋克经典电影为主题的展览,追溯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科幻题材的所联结的想象力和焦虑感。

唐宁街10号的迎新与送旧

张璐诗:英国首相官邸的新旧交接,也是一睹英国政坛角逐最真实样貌的时刻。

一场音乐节和它的“创伤”议题

张璐诗:在意大利小城拉文纳,一场每年一度的音乐节希望通过音乐搭桥,联结面对创伤和纷争的不同城市,“这座桥虽然纤细,却很必要。”

对话李翊云:我在寻找那种读过之后依然鲜活的书

作为2024年布克奖的评委,李翊云说,她看待一本书的眼光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有些书写即便并不完美,她也会尝试去理解作者付出了哪些努力。